保温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保温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本科出身论加剧名校情结dd

发布时间:2021-01-22 09:33:32 阅读: 来源:保温杯厂家

“本科出身论”加剧“名校情结”

“名校情结”在多数人心中潜伏着。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们在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甚至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这一现象反过来又强化了社会对名校的热捧——

■“本科出身论”大行其道

化工专业的河南籍研究生小易最近很郁闷:半年来参加了数十次招聘会,就是没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总监向他坦言:他的研究生会院校固然是京城名校,按理找到满意的工作没问题;但他的本科毕业院校 “太不起眼了”,拖了他研究生毕业求职的后腿。

事实上,小易的求职经历并非个案。据报道,去年,福建一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小郑因为“第一学历”的关系求职屡屡碰壁,“很多招聘企业都要求第一学历是211、985工程中的院校。”小郑无奈地说,有的单位虽然不会在招聘启事上注明第一学历的要求,但会优先考虑或者在简历筛选上有所侧重,第一学历不是来自重点院校根本没有什么机会。

日前,北京某顶尖名校博士毕业生到吉林省一所高校求职,刚接触时高校对他很有兴趣,但一查“第一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

与本科出自名校的研究生班上同学相比,小易的成长之路要艰辛得多。3年前,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他的文化课远远超出了那所北京高校的文化课录取线,但他差点儿没得到面试的机会!“导师一看我的本科院校不咋样,第一反应就想放弃我。”小易很抱屈。后来小易才知道,这所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第一学历不是211、985工程中的院校本科毕业生只是‘照顾性’考虑”。后来可能因为他的文化课分数太高了,才最终被录取。

据了解,时下,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要“追查”本科学历已渐成普遍现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校”,那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连人带文凭一起都会打折扣。“‘本科出身论’正大行其道。”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感触颇深。

■名校情结:国人挥之不去的情怀

中国人的“名校情结”越来越重。新浪网校园频道与中国青年报曾经联合推出了“你有名校情结吗?”的问卷调查,在3871名填答者中,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名校情结”。

“小学上北京实验二小,中学上人大附中或四中,大学是北大或清华。”很多家长为孩子设计了这样的受教育线路。“要成为社会精英,当然要享受精英教育。”家长刘先生对这样的教育线路表示认可。

“名校情结”其实潜伏于很多人的内心世界里。

新东方领军人物之一的徐小平笑言:“我承认我也有名校情结!面对北大清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作为文明人谁不高山仰止啊!”他认为,亿万学子渴望进入名校学习的愿望,是文明得以发展的人性最美好的因素。

是谁造就了国人的“名校情结”?

专家分析,首先,名校是稀缺资源,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211高校才百所,而985高校才三四十所。其次,当下,全国高考录取率平均已达80%左右,但提升录取率的主力是普通地方院校和高职院校,诸多名校扩招并不太多,导致了名校热持续升温,致使“高考独木桥”变身“名校独木桥”,“名校情结”的出现在所难免。再次,从经济回报上说,名校的利好更多。清华大学今年6月1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起薪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高28%。最后,名校毕业生的职业上升空间更大。在一些单位,“第一学历”成为了提拔干部的依据之一;而企业一般都认为,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能力会“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成材率更高。一位人事干部公开宣称,在他眼里,北大、清华的一个本科学位至少等同于其他名校的硕士学位。

■“人生突围,从本科上名校开始”

在名校情结的影响下,人们的成才观念、升学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在北京、上海等知名中学,统计高考升学率通常只统计“一本率”,有的名校甚至只统计考入北大清华的考生数,或者加上升入港校的学生数。

高校导师招收研究生,通常只盯着“211高校”和“985高校”,因为导师认为这些本科源于名校的考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一位导师明确表示:“非211出身的,一个也不带。”有的本科生感到自己的本科院校“不起眼”,便拼命考研。当他们以高分考入名校读完研究生后,发现自己仍然生活在“本科身份论”的阴影里,甚至发出自己的研究生“白读了”这样的感叹。

“本科出身论”的盛行,使高考复读校有了更多的招生机会。北京一所高考复读校最近窃喜,该校目前已有400多名考生报名,较去年同期人数超出了20%,而且其中40%的报名者都能上二本以上。报名者中,理科最高分达645分,文科最高分614分。这些考生复读的目标很简单,冲击北大清华等211高校、985高校。据悉,该校今年有20多人考上北大清华。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在一篇文章中感叹:我国考生和家长现在都关注优质的一本资源(全国范围内平均录取率仅为8.5%),使得高考焦虑比扩招前的1998年还要严重。“当时,考上专科,就已经算得上升学成功,而现在,没考上一本,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没考上大学,高职高专被不少考生放弃。”熊丙奇说,如果所有考生关注的都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管教育怎么发展,升学的焦虑将不可能消除。

面对“本科出身论”加剧的“名校情结”,专家分析,考生应该尽可能让自己足够的强大。学历只不过是历史,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来。考生应该去适应这种环境,同时通过后天努力逐步打破这种不公平。(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彩连珠经典手机版下载

剑舞龙城无限金币版

彩库宝典1.3.1版香港版

三国战纪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