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保温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首个女子驾驶班再聚首五朵金花忆述光荣岁月

发布时间:2020-02-27 19:54:09 阅读: 来源:保温杯厂家

三八女子驾驶班档案

团队:原皖建机械施工公司

老大:胡长景

姐妹:翁燕程英惠黄秀玲魏明霞

伙伴:5吨重的东德依发柴油翻斗车

足迹:合肥骆岗机场、中科大、科学岛、安庆炼油厂等

当下,女司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上世纪70年代,开车是仅有少数人掌握的技术活,更别说是当女司机了。5月11日下午,原皖建机械施工公司三八女子驾驶班的胡长景、翁燕、程英惠、黄秀玲、魏明霞等五名成员再聚首,作为安徽第一支女子驾驶班的成员,她们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女司机的光荣岁月。

[甜]啧啧,女司机!那时真是稀罕

1972年的社会氛围是女人做男人的工作。以大庆的铁姑娘班为原型,皖建机械施工公司决定在驾驶队里组建一个女子驾驶班。胡长景、翁燕、程英惠、黄秀玲、魏明霞等8名合肥姑娘有幸进入驾驶班培训。当时的教员也是一名女性,是全国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三八女子驾驶班由此得名,这也是安徽第一支女子驾驶班。

她们驾驶的是5吨重的东德依发柴油翻斗车。近3米的高大车身,苦了这几位瘦小的女子,每次上车,她们都要踮脚站在车身的梯子上,奋力拉开车门;每天早晚得提着3桶滚开的防冻水,更换发动机里的防冻水,日复一日,大家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炎;矮小的身材坐在高大的驾驶室里,经常被人笑称为无人驾驶;方向盘、刹车和离合器很重,每次转动方向盘、踩刹车、踩离合器都要费很大力气,一趟下来满头大汗。现在开车是一项普遍技能,但那时候开车很不容易,会开车的人很少,女性更少。班长胡长景回忆过去,脸上流露出由衷的自豪,当时无论开到哪,大家看到我们都稀奇地说,啧啧,女司机!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半年的实习,1973年,安徽第一支女子驾驶班的学员们毕业拿到驾驶证B照。

[辣]大型建设工程都有她们身影

1973年驾驶培训毕业后,三八驾驶班成员们就被立即派往施工前线。让她们骄傲的是,合肥骆岗机场、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岛以及安庆炼油厂等大型工程建设中都留下了她们的身影和汗水。

1973年,骆岗机场建设工程开始,胡长景和伙伴们白天驾驶翻斗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上跑道;晚上开车运送片石。这边的工作刚结束,三八驾驶班全体成员又被派往安庆,加入炼油厂的建设。当时她们要完成的是通电、通水、通路、平地的三通一平项目。场地是一片没有路的荒地,三八驾驶班的成员每天开车就像坐蹦床,长期颠簸,大家的腰都不同程度损伤,班长胡长景还因为腰伤做了一次手术。

[酸]二十多岁女孩住工棚宿野外

整天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和男驾驶员一样钻车肚、打机油,三八驾驶班给大家的印象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硬朗。 5人中年龄最小的黄秀玲告诉记者,刚进三八驾驶班,大家的年龄只有20~23岁,都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艰苦朴素,不太爱美。黄秀玲笑着说,第一年工资是每月18元,省着用,2元的擦脸霜都舍不得买。

当时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女队员们和男人一样吃苦耐劳。在安庆炼油厂项目中,她们和工人一样,住着用芦苇编织的芦席棚,睡在凹凸不平的临江土地上,第二天起来,工棚里全是湿气。这种工作状态持续了2年。

[苦]曾经中途迷路曾经山道翻车

在那个道路不通畅、没有导航、路标也不完善的年代,她们在驾驶中遭遇过迷路、深夜车坏在半山腰、甚至翻车等危险。1974年底,黄秀玲和另一位女司机连夜拉着钢锭送到金寨,当天小雨夹雪,金寨山路弯道多、路又滑,翻斗车拐弯时翻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黄秀玲从破碎的挡风玻璃处甩了出去,肋骨软骨开裂,当即昏迷。

困难虽多,但这5位女司机一直坚持下来,此后又开过解放货车、江淮大货车、小轿车,直到50岁退休时才离开驾驶员岗位。回忆起青葱岁月,她们说:那段岁月很艰苦,但国家需要我们,我们觉得十分光荣! (安徽商报 记者李冠玉 通讯员康蕾)

西服制作价格

贵州地区衬衫制作

贵州订制职业装